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> 媒体报道 >> 正文

媒体报道

中国义乌:义乌有个“商学院”

张珊珊

6月的义乌,熙来攘往的市场和烈日当空的天气一样“热辣滚烫”。

“321,上链接”

“点击下方小黄车1号链接,9.9包邮到家”

……

在义乌“网红直播第一村”北下朱,空气中弥漫着年中大促的紧张气氛。电商主播叫卖不停,各家工人忙着装货打包,等待快递收货。村内随处可见快递车、物流车,甚至还有装满包裹的私家车,有序穿梭在仓库与快递网点之间。


“618”的脚步越来越近,成千上万的包裹汇聚在义乌各物流园后,分拣工人在货架和包装台之间忙碌着。据了解,近期每天有超3700万个包裹从义乌发出,与天南海北的消费者见面。

一幕幕火热的场景,彰显着义乌电商发展的澎湃动力。据最新统计数据,截至今年5月20日,义乌市场经营主体总量突破110万户,其中电商经营主体65.21万户,在全省电商经营主体总量中占比约为三分之一;根据浙江省商务厅此前发布的数据,义乌2023年网络零售额为2715.9亿元,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县域第一。

浓厚的电商氛围,吸引着无数年轻人涌向义乌。近3年,义乌每年吸引超3万名大学生来义就业创业,今年1至4月已引进高校毕业生1.4万人。他们中不乏在“干中学”的孤勇者,也不乏在“学中干”的学院派,他们在这里闯荡、成长,义乌俨然成为了年轻人的野生“商学院”。

干中学:从门外汉到业内专家

义乌这片创业沃土,每天都在上演着“一只手机贸易全球”的创业故事,诞生了数不胜数的年轻创富传奇。对每一位心怀梦想的创业者来说,即便从零开始,市场不会亏待奋力进取的逐梦人。

2021年,安徽人张强怀揣着一腔热血来到义乌,这里丰富的货源,便捷高效的物流,加上完善的政策支持,让张强选择在这里经营玩具摆件生意。没有参加任何培训,没有丰富的理论支撑,张强边摸索边实践,“‘春江水暖鸭先知’,市场会给你答案。”

“横冲直撞”的张强确实被培养出了敏锐嗅觉,3年的创业之路让张强的拼多多店铺年销售额踏入千万行列,同时他还具备了洞察市场、捕捉机会的能力,具备了跟企业、跟供货商的谈判协调能力,具备了与顾客的沟通维护能力,以及管理员工的能力,这些经验沉淀下来,是所有商业环境下的立足之本,也是义乌这座野生“商学院”教给他的商业内核。

这样的创富故事,在义乌时刻都在发生。

湖南小伙刘名洋2008年来到义乌,从底薪三千的打工仔做到主管,而后辞职创业,在阿里国际站做成了年销两亿的生意;农创客杨聪云凭借义乌发达的物流体系为直播电商不断积累优势,去年线上销售西班牙火腿突破2800万元,她也在李祖村找到了她的“诗和远方”……

义乌是一座神奇的城市。“不管哪里举办奥运会,爆单的都是义乌。”网友的话,道出了义乌商人的“快人一步”。今年1-4月,义乌出口体育用品及设备31亿元,同比增长45.6%。

你兴许难以想象,义乌一个普通生产抱枕套、瑜伽服、奖牌奖杯的小商户,也在关注全球大事。在义乌的某处酒店大堂、沙县小吃店,大家会聚在一起讨论生意经,交流行业信息,寻求合作商机。在工作之余,他们还会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新技能,提升自我。

趁着客户还未上门,国际商贸城市场经营户早起背单词、学英语;年入千万的老板娘在下班后,去鸡鸣山社区上晚自习,学习西语;说着一口流利英语的“AI老板娘”登上纽约时代广场……

他们勇于拥抱变革,尝试新兴事物,无时无刻不在钻研新的经营理念和营销手段。

义乌优越的营商环境、完备的市场配置、发达的物流体系,为怀抱梦想的年轻人提供了优越的创业沃土,他们在干中学,在实践中摸索,越来越多人的创业梦想在此生根发芽、开花结果。

学中干:从学者、研究员到商人、企业家

而在义乌,还有一所官方的“创业大学”。这里的人拥有着多重身份,迎面碰上一个学生,也许是某公司CEO;坐在你旁边的同学,可能刚发完一个集装箱的货……

刚上完一节专业课,大一新生方欣怡就马不停蹄地赶往班级的创业实践教室,摇身一变成为宠物用品新手卖家。教室里坐了几名匆匆而来的大学生店主,他们正线上和顾客谈价格、接单子,键盘声不绝于耳……这是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创业学院学生的日常一幕。

在粗放式发展红利期,电子商务最先吸纳的开荒者是有机会接触这个行业、之后坚持深挖的人。依托义乌市场的优势,早在2002年,义乌工商职院的学生们就率先尝到了电商红利,一时间,学生开网店成为校园风潮。

如何让这部分学生平衡学业和创业?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,义乌工商职院在2008年开启高职教育先河,创办实体化“创业学院”。并将一栋建筑面积1.28万平方米的教学楼辟为“创业园”,免除入驻学生的房租和水电、网络等费用,还专门配备创业指导教师,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集电子商务、仓储、洽谈于一体的创业孵化平台。

如今,这个局面却变得艰难。“现在电商太卷了!”创业导师龚昌义的一句话,道出了电商创业创新的困局。经过近20年的发展,中国的电商市场已经日臻成熟。各大平台的商家人满为患,商品的差异化极小。由于电商价格的透明度极高,导致大部分商品的销售将低价当作主要竞争手段,电商利润越来越薄。618、双11等商家大促期间,很多商家赚了吆喝和销量,实际上到手利润极低。

如何破局?学校一直在探寻新路子。“所有平台的运营模式是相通的,我们引领学生在小众国际电商平台试水,比如Shein、Temu等,这些平台竞争相对没有那么激烈,而且用户偏爱中国商品。”龚昌义所带领的C2D大学生创联移动电商工作室,为学生提供项目孵化、创业指导、资源对接等系列服务,龚昌义认为,给学生创造一个相对公平且竞争压力较小的创业环境,更容易激发学生创业的兴趣和热情。

在学校老师的指导下,方欣怡搭上了速卖通全托管服务的顺风车,轻松管理订单,并逐渐成长为跨境电商专业户,每月能拿下超15万元的销售额。

这样的专创工作室,义乌工商职院创业学院共有11家。罗永红作为视频直播营销专创工作室的负责老师,被学生们亲昵地称为“红姐”,她边学习边实践,和学生一起销售产品。在教学生之前,罗永红总是第一个去尝试,总结教训,把最好的经验教给学生们。

罗永红说,直播电商是一门学问,选择平台就是其中之一,也是很重要的一环,“比如农特产品,淘宝开通了村播计划,就可以尝试;依靠美妆大咖的入驻,美妆类产品可以选择抖音或小红书等。”

除此之外,义乌工商职院携手阿里、京东等知名电商平台,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机会。去年10月底,赶在天猫双11前,义乌工商职院搭上淘宝“百万新商造星计划”的顺风车,为700余名05后在校大学生提供创业实践机会,同时通过“淘宝班”等形式,为学生提供电商技能课程,开展运营陪跑、绿网计划、网络安全教育等活动。

服务托底:

从店小二式政府到保姆式服务链

义乌电商崛起,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完善的“传帮带”链条。“我们把整座城市当成一个创业综合体在打造,努力让它变成一个人才聚集创业的摇篮。”据义乌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,目前义乌已建成3家创业学院、13家省级以上众创空间、29家电商产业园、43家创业孵化基地,逐渐形成了“淘宝村-众创空间-孵化器-加速器-产业园”的创业链条。

“现在每天可以卖两三千单,一个月利润额近10万元。”从工厂小妹到创业小白,再到独立运营多家店铺,90后姑娘李瑞芳用了六个月。这一切得益于北苑街道电商服务中心的帮助。

作为北苑街道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实体,电商服务中心为初来乍到的创业者免费提供办公场地,并有专业的电商导师解答怎样拍摄视频、哪些是最近的爆款货源、如何运营一家店铺等实际操作问题。“总的来说,就是你缺人才我们就输送人才,缺政策就送政策,想参加培训就有免费培训课,缺场地就提供场地,全方位服务到位。”北苑街道电商服务中心运营主管杨海军告诉记者。

左手对接企业优质供应链,右手为“小白”提供免费运营培训,越来越多的“李瑞芳”在北苑街道电商服务中心实现创业共富。“我现在想自己去跑一跑供应链,看能否跟工厂建立稳定合作。”对于未来,李瑞芳有了更清晰的目标。

近年来,义乌各个部门镇街组织的、商城集团办的、各大职业院校开的……一个个电商培训班雨后春笋般在义乌涌现。

“与电商相关的培训,我们每年要举办400多场。”义乌市市场发展委主任朱岚君表示,不同于以往知识灌输式培训,义乌主动邀请电商平台扎根义乌,培训、招商一体化发展。培训导师有大学教授、业界大咖、知名网红还有电商平台的相关负责人,内容涉及管理、运营、选品、视频制作等方面。

比如在福田街道江北下朱小区,初来的创业者可以参加当地免费组织的电商大学堂、一日研习社等业务培训,并与电商大咖面对面交流。

除了完善的电商培训政策,为了给予电商人才更多的信任、更好的帮助、更有力的支持,义乌先后出台了《促进电子商务发展扶持政策实施细则》《关于进一步支持人才创业创新的若干意见》等政策,从创业奖励、租房购房到子女就学等全方位帮扶。如新引进的大学毕业生,3年内,大专、本科、硕士每年分别给予5000元、1万元、2万元补助,博士3年最多可发放25万元。

新闻链接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_iZI4G4szV6_Dh0lMEEOgA


快速链接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图书馆 教务处 招生办 义乌市政府网 义乌市人才网 就业处

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   创业学院(创业园)、电子商务学院 ©2019 版权所有